您好,欢迎访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官方网站!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 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Institute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Geriatric Diseases

新闻动态

医院新闻

WFNS成立60余年来,全球大会首次在华举行

来源:神经外科 发布时间:2019-09-18 浏览次数:
字号:

0.jpg

9月9日,2019WFNS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全球特别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WFNS自1955年成立以来首次在中国举行的世界大会,也是中国几代神经外科人的梦想与夙愿。超过3000人参加了本次大会,中外专家就系统医学构建、胶质瘤的治疗、以及神经康复领域全新的治疗手段展示了不同观点。Madjid Samii教授、Franco Servadei教授、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担任大会主持。

1.jpg

本届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凌锋表示2019WFNS这次中国会议就按照全球大会的标准和规模来筹备,是一次特别的大会,也将被历史铭记。

主题:WFNS的历史和发展

讲者:Armando Basso教授  阿根廷

2.jpg

WFNS前主席Armando Basso教授回顾了WFNS的发展历史。WFNS自1955年成立以来,经过60余年的发展,在每一届组委会的不懈努力和热爱神经外科的各界友人推动下,WFNS已经成为神经外科领域的全球顶级学术团体,目前有130多个下属成员、119个国家和地区级学会,覆盖了5大洲。

一个甲子的时间,WFNS为世界神经外科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希望WFNS能在未来,尤其是在中国神经外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推动神经科学的发展。

主题:系统医学能否解决神经外科难题

讲者:凌锋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3.jpg

很多医生都会被这些问题困扰:什么样的病人需要干预?怎样才能避免过度干预?我们该如何做到敬畏生命?凌锋教授介绍到,医学的本质是研究生命,医疗的功能是帮助他人解除病痛。系统医学理论建立在公理系统、数学表达和实验检验三块基石之上。

对于复杂问题的回答往往仅仅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很多医生都在自觉应用系统医学原理,但它从未被具体描述过,而凌锋教授团队正在试图验证系统医学理论,他们从未停止思考,15年的努力最终他们的“系统医学原理”即将在生理学前沿发表。

凌教授就在构建系统医学的探讨中谈到自己的体会:1.疾病分为普遍性的和个别性的,不能用标准人来代替具体人,要承认每个人的具体差异。2.治疗是一个通过负反馈逐渐逼近理想目标的过程,不能简单的化约成一次性的精准治疗。3.医学是通过治病达到救人的艺术,所以必须是科学和人文的结合。所以医学理论一定要建立在两者的结合基础之上,这也是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之处。系统医学需要进一步探索与证实。建立一套新的医学理论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凌锋教授希望更多人的加入,这是他们努力了一辈子的事业。

主题:谁是胶质瘤的领导者?神经外科医生或者肿瘤科医生?

讲者:Gazi Yasargil教授  土耳其

4.jpg

显微神经外科之父Yasargil教授在本次大会因身体原因未能到现场参会。他在视频发言中表示,神经外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神经科学的先进理念以及整个医学技术行业的发展感到由衷的欣慰。关于胶质瘤的治疗,神经外科医生还是肿瘤科医生主导,目前尚无定论。我们应在安全全切的基础上,追踪它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革新技术。当前需要建立神经外科全球网络,各个级别的医院参与其中,以共同取得胶质瘤的最佳治疗决策。

主题:脑机接口-从基础科学到神经康复

讲者:Miguel A.Nicolelis教授  巴西

5.jpg

脑机接口技术的飞速发现,将会成为神经康复领域全新的治疗手段,它将引领人类到高速信息时代。Miguel A.Nicolelis教授作为脑机接口研究的先驱者,也是众所周知的“机械战甲”的发明人。他简单阐述了脑机接口的运动原理:大脑运动时产生的脉冲信号会被传输到计算机处理分析,电信号转换为数据再反馈至设备,从而接受大脑的指令以及接受反馈。

Miguel A.Nicolelis表示,他的最初研究是从一只猕猴开始的,通过设计的奖励或欺骗反馈机制,监测整个过程中猕猴的脑部信号并将之整合到计算机上,分析了解猕猴的整个神经元活动过程。巴西世界杯“机械战甲”便是应用该技术完成截瘫患者的第一脚球。

他还表示,脊髓损伤节段以下运动功能是可恢复的,长期随访表示长时间进行脑机接口刺激可促进击碎截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通过脑机接口的训练,可以长期对脊髓产生慢性刺激,实现损伤节段运动及感觉层面的恢复,这就是他们团队现在正在做的事情,通过非侵袭性功能性刺激,直接刺激患者下肢肌肉,脱离外骨骼,让患者恢复步态。Miguel A.Nicolelis预言脑机接口时代即将来临,脑机革命即将发生!

9月10日上午的全体大会中,蒲慕明院士、Michael Wang教授、Concezio Di Rocco教授、Allan Taylor教授分别进行了主旨演讲。Armando Basso教授、 Maurice Choux教授、张鸿祺教授担任本场大会主持人。

6.jpg

主题:大脑神经的可塑性研究——从科研到临床讲者:蒲慕明院士 中国

7.jpg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蒲慕明院士发表主旨演讲,阐述了大脑神经可塑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蒲慕明院士首先简明介绍了神经突触结构和突触信号等概念,并回顾了学界关于神经可塑性的研究历程。随后,蒲慕明院士指出:出生后是大脑神经网络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电活动可以稳固或修剪神经突触连接。通过小鼠恐惧记忆学习等模型,他们发现发育期的可塑性能在成年大脑中被再次激活,引发特定神经元活动和神经环路的结构及功能的特异性改变,这就是大脑学习和记忆的基础。

基于此,蒲慕明院士团队明确了能引起突触效能长时程增强和减弱所需的突触前、后神经元相关放电的具体时间窗,即“依赖于放电时序的可塑性”,并基于这一理论提出了反复刺激相应感觉、运动通路而实现功能恢复的新的治疗策略。

主题: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面面观:使用现状及未来趋势讲者:Michael Wang教授  美国

8.jpg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达芬奇等机器手臂也早已在临床中运用,那么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怎样呢?来自迈阿密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Michael Wang介绍了在脊柱手术中,机器人辅助手术与经验丰富的脊柱神经外科医生相比,能达到相同的螺钉固定准确度,并且能降低近端关节突侵犯的发生率。此外,机器人辅助手术,既可以减少医生在术中的辐射,也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同时,Michael Wang教授还指出,机器人更擅长做重复性的动作,并始终保持动作的精准性,这些都是人类无法到达的。所以,他呼吁脊柱神经外科医生应该将一些重复性的手术动作,交给机器人来完成;同时培养年轻医生掌握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提高所有医生的平均手术水平,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手术决策、沟通,以及发展新技术上。

主题:儿童神经外科:挑战与机遇讲者:Concezio Di Rocco教授意大利

9.jpg

国际著名儿童神经外科专家Concezio Di Rocco教授首先介绍了儿童神经外科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儿童神经外科需要单独提出的必要性和培训模式。同时,Di Rocco教授认为,儿童神经系统疾病需要儿童神外与成人神外、肿瘤等多学科共同协作,以达到更佳的诊疗效果。此外,发展中国家生育率高,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但医疗水平相对落后,Di Rocco教授呼吁儿童与成人神经外科医师应通力合作,在帮助欠发达地区救治患儿的同时,也将先进的儿童神经外科模式与经验引入欠发达国家,从而帮助其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主题:介入在神经外科中的作用讲者:Allan Taylor教授南非神经介入技术已经在神经外科应用多年,Allan Taylor教授为我们回顾了10年来,神经介入技术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与开颅手术治疗效果的比较分析。

10.jpg

在动脉瘤方面,介入手术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都要比动脉瘤夹闭术低3%-4%,两组再出血率都有所降低。目前由于手术技术发展、患者选择倾向以及市场等因素,介入治疗一般为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在动静脉畸形方面,选择介入治疗还是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目前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
目前神经介入手术的优势主要在于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其劣势主要在于住院费用过高。然而,Taylor教授指出,我们是选择将更多的支出用于住院治疗,使患者出院后获得更有质量的生活呢?还是节省住院治疗费用,将更多的支出用于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呢?这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9月11日的全体大会由EdwardLaws教授、Takeshi Kawase教授和毛颖教授担任主持。Franco Servadei教授、Ossama Al-Mefty教授、Gail Rosseau教授教授和Hirotoshi Sano教授分别进行主旨演讲。

11.jpg

主题:颅脑外伤——全世界的普遍问题讲者:Franco Servadei教授  意大利

12.jpg

创伤性颅脑损伤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普遍问题,在欠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生率几乎相同。而已发表的关于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文章仅有5%来自于欠发达国家,其死亡率在欠发达国家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来自中国的一项研究显示,颅脑创伤患者在24小时内接受外科治疗,将明显地提高患者预后,而这在部分亚洲国家及非洲大部分国家都无法实现。因为全球的多数神经外科医生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非洲国家几乎没有神经外科医生,而且这些国家也缺少必需的重症监护设备及手术器材。

FrancoServadei教授呼吁:可以通过网站视频等互联网手段加强欠发达国家神经创伤医生的培养,吸收更多这些国家的神经创伤医生进入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研究中;接收更多来自于欠发达国家的文章发表;在制订全球性颅脑创伤共识、指南时,吸收更多来自欠发达国家神经创伤医生的意见。同时,我们还需要在这些欠发达国家开展更多神经创伤培训会议,手把手教学,介绍更多神经外科手术、监护设备和器械的使用方法。

主题:面对恶性脑膜瘤,我们该如何做?讲者:Ossama Al-Mefty教授  美国

13.jpg

脑膜瘤是一类常见的颅内肿瘤,大多为良性病变。但恶性脑膜瘤却是一类可怕的病变,平均生存周期仅为2.5年。Ossama Al-Mefty教授通过回顾他18年来的172例病例经验,为我们系统的介绍了恶性脑膜瘤的概念、病因、治疗和预后等情况。

他特别指出,良性的脑膜瘤在复发或者经过放疗后,其病理和基因突变类型均会发生明显变化,其恶性程度也会逐渐升高。因此,他强调应尽最大努力争取全切肿瘤,并避免放疗的使用,从而减少恶性脑膜瘤的发生。为此,他通过展示大脑镰,上矢状窦、蝶骨嵴、视神经管等处脑膜瘤的手术录像,介绍了自己的一些手术技巧,并希望神经外科医师能够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手术技术来彻底切除脑膜瘤!

主题:全球神经外科,挑战和机遇并存讲者:Gail Rosseau教授 美国

14.jpg

2019年,神经外科已有100年的历史。从1919年到2019年,世界神经外科出现了多位大师,从Cushing、Yasargil、Samii到Hakim、Sugita、Knosp等。然而,柳叶刀杂志的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有500万台神经外科手术由于神经外科医生短缺而未被实施,全球仍需要23,000名神经外科医生。甚至部分非洲国家都没有神经外科医生,这是我们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面临的挑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来自美国的Gail Rosseau教授介绍了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来自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资助、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制定的相关政策、各国神经外科医生发起的组织等各方,为世界神经外科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Rosseau教授希望借助在中国举办的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再次呼吁世界各国神经外科医生,培养更多年轻人进入神经外科领域,并将自己的手术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下一代年轻的神经外科医生,并鼓励他们在医学研究、技术创新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同时,也希望发达国家能够为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培养更多神经外科医生、提供医疗设备援助,以减少欠发达国家的伤残率。

主题:动脉瘤:动脉瘤的艺术之美讲者:Hirotoshi Sano教授 日本

15.jpg

虽然介入技术已在动脉瘤治疗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栓塞后的复发仍是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动脉瘤具有较低的复发风险,在动脉瘤的治疗中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来自日本的Hirotoshi Sano教授基于超万例的动脉瘤外科手术经验,在本次大会中结合手术录像就动脉瘤外科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

首先,他强调了无血手术的概念,他指出:无血的术野有助于在术中辨认解剖结构并进行安全的夹闭。之后,他又通过复杂动脉瘤夹闭手术的演示指出:

动脉瘤的夹闭不仅仅是要夹闭动脉瘤的瘤颈,更重要的是重塑载瘤动脉;

对于血泡样动脉瘤、梭形动脉瘤等特殊类型的动脉瘤,使用新型材料对其进行包裹后再夹闭,具有较肯定效果;

术中血管超声、内镜的使用有助于在夹闭动脉瘤的过程中,对载瘤动脉以及瘤颈、瘤体等处穿支血管的保护。

最后他建议青年医师能够通过术前画图模拟、术中夹闭和术后画图回顾的过程,对一个病例进行3次“手术”的学习,从而能够更好地训练自己的外科手术技能。

16.jpg

9月12日全体大会上,张建宁教授、Jacques Moret 教授、Madjid Samii教授、Christopher Shaffrey教授分别就慢性硬膜下血肿、AVM、颅底外科以及脊柱等方面各抒己见。Francesco Tomasello教授、Ugur Ture教授、 鲍圣德教授担任本场主持。


主题:中国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讲者:张建宁教授  中国

17.jpg


随着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预计将在2030年成为最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为钻孔引流,但手术治疗存在老年患者不耐受、术后复发甚至死亡等问题,急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案。张建宁教授团队从临床现象出发,发现了内皮祖细胞等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及预后相关性。随后,通过细胞和动物模型进行验证和机制研究,并探索了利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可能性。最后回归临床,发起组建了神经外科循证研究东方协作组,开展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结果证实阿托伐他汀钙可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并由此获得了目前唯一一项保守治疗该疾病的循证医学I级证据。并已将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JAMA Neurology》。

主题:脑动静脉畸形治疗的未来——介入技术是否会取代外科手术?讲者:JacquesMoret 教授  法国

18.jpg

Moret教授总结了当前关于AVM的临床研究现状。由于对AVM治疗开展的随机对照研究存在一定困难和局限性,ARUBA研究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这主要在于当时既没有可解脱微导管、也没到意识到闭塞引流静脉在AVM治疗中的重要性。

Moret教授基于个人在30年间的1800例AVM治疗经验,总结出AVM的治疗理念在逐渐转变——从闭塞畸形团到闭塞引流静脉。并通过具体的病例来着重展示闭塞引流静脉在AVM治疗中的关键作用。甚至对于一些病变弥散、体积巨大的AVM,通过分步栓塞、最后闭塞引流静脉也可获得治愈。

此外,Moret教授还指出,对于动脉通路困难的病例,静脉入路是很好的选择;对于一些功能区的AVM,静脉入路也会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甚至可以通过经动脉和静脉联合入路,同时注射栓塞材料来治愈复杂AVM。Moret教授总结了89例未出血的AVM治疗结果,其中66例单纯经静脉入路获得彻底治愈,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为6%,死亡率为1.7%。

最后Moret教授再次强调闭塞引流静脉这一理念的重要性,他认为介入栓塞技术在AVM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主题:颅底外科的未来——更简单,更安全讲者:Madjid Samii教授  德国

19.jpg

颅底外科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那么如何高效而安全的实施颅底手术?Samii教授通过追溯颅底手术的发展历史指出:显微手术、影像技术、内镜技术、术中监测等技术已经得到长足发展。通过将现有的技术有机结合,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熟悉术者的学习曲线,是实现保留功能同时达到治愈的关键。由于肿瘤会改变颅底正常的解剖结构,脑组织、血管和颅神经也因受压发生移位,变得脆弱。

因此Samii教授呼吁,术者应当熟悉这些异常解剖,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入路,化繁为简,并利用瘤内切除技术创造手术空间,以减少手术损伤。Samii教授随后结合其在CHINA-INI所实施的数例手术病例,生动的展示了瘤内切除技术如何暴露动脉、引流静脉和颅神经,以及在术中逐渐暴露脑干,实现肿瘤全切,保留神经功能。

最后Samii教授总结,手术治疗的结局不应比自然病史更差,现代颅底手术的目标是没有死亡和残疾,如何更简单、安全的实施手术,是颅底外科需要思考的永恒话题。

主题:畸形概念的理解如何影响常见脊柱病症的治疗讲者:Christopher Shaffrey教授  美国

20.jpg

Christopher Shaffrey教授指出,当前约1/3的脊柱常见疾病手术治疗存在预后不佳或再手术的不良事件,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对脊柱-骨盆X线参数的测量和临床意义认识和应用的不足。临床医师应重视脊柱侧凸矢状面的形态分析,骨盆能代偿脊柱平衡,调节脊柱与远端肢体之间尤其是矢状面上的平衡。因此,完整的脊柱矢状面研究,务必涵盖脊柱-骨盆参数,这将大大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可将发生率由1/3降至1/10甚至更低。